孔子论水
《荀子·宥坐》〔先秦〕
子贡问曰:“君子见大水必观焉,何也?”孔子曰:“夫水者,启子比德焉。遍予而无私,似德;所及者生,似仁;其流卑下,句倨皆循其理,似义;浅者流行,深者不测,似智;其赴百仞之谷不疑,似勇;绵弱而微达,似察;受恶不让,似包;蒙不清以入,鲜洁以出,似善化;至量必平,似正;盈不求概,似度;其万折必东,似意。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子贡问道:“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,是什么缘故呢? ”孔子说:“水,能够启发君子(接近自然之德)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。它遍布天下,给予万物,并无偏私,有如君子的道德;所到之处,万物生长,有如君子的仁爱;水性向下,随物赋形,有如君子的高义;浅处流动不息,深处渊然不测,有如君子的智慧;奔赴万丈深渊,毫不迟疑,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;渗入曲细,无微不达,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;蒙受恶名,默不申辩,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;泥沙俱下,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,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;装入量器,一定保持水平,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;遇满则止,并不贪多务得,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,处事
简析
此文通过孔子与子贡的对话,深入探讨了君子观水所蕴含的丰富哲理与德行修养,是以“水”为引,联系到儒家推崇的德义智勇等价值观。从水的公正无私、仁爱滋养,到顺应时势、智慧深邃,再到勇敢果决、敏锐明察,以及包容豁达、清白正直等品质,孔子都一一进行了生动的比喻。最后,他强调水无论经历多少曲折,终将东流入海,象征着君子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。全文比喻形象,说理透彻,展现了孔子对人生深刻的洞察,鼓励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,也要关照自身,反思和提升自身的德行修养。
思齐
诗经·大雅·文王之什〔先秦〕
思齐大任,文王之母,思媚周姜,京室之妇。大姒嗣徽音,则百斯男。
惠于宗公,神罔时怨,神罔时恫。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
雍雍在宫,肃肃在庙。不显亦临,无射亦保。
肆戎疾不殄,烈假不瑕。不闻亦式,不谏亦入。肆成人有德,小子有造。古之人无斁,誉髦斯士。
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
曾参〔先秦〕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
绵蛮
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〔先秦〕
绵蛮黄鸟,止于丘阿。道之云远,我劳如何。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绵蛮黄鸟,止于丘隅。岂敢惮行,畏不能趋。饮之食之。教之诲之。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绵蛮黄鸟,止于丘侧。岂敢惮行,畏不能极。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